论坛首页>>电子书1>>诺贝尔传(19)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ayst99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新手上路
星数:
帖数:134
精华:0
积分:0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3-10-05 21:39
字体大小: 1#

诺贝尔传(19)

贝尔塔觉得非常惊诧,这句话竟出自一个生产*牟取暴
利的人之口,便忍不住针锋相对地顶了一句:也许*工厂
的利润要高于丝织工厂,但生产*无疑没有那么清白。
艾尔弗雷德接着回答说:或许我的工厂能比你们的和平
大会更快地结束战争。有朝一日两军阵营在一瞬间同归于尽,
所有文明的国家很可能吓得畏缩不前,解散它们的军队。
这句话并不是托辞,也不是他个人独有的观点。当时,许
多人持有类似的观点,以减轻军备竞赛带来的恐惧。其中有一
位知名人士,名叫西奥多·赫茨尔,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
人。贝尔塔和丈夫坚决反对排挤、迫害犹太人,曾设法说服过
赫茨尔,使他相信和平大会的作用。赫茨尔在日记中写道:
一个人发明一种威力巨大的*,对和乎事业作出的
贡献要胜过千百个软弱*的和平吹鼓手。

艾尔弗雷德再次提出这个陈旧的论点,只是因为贝尔塔的
尖锐反驳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并没有对和平运动失去信心,
不过他很想知道,至今所研制的武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威力,使
得情绪激昂的群众不敢投入战争。
    他知道自己赋有巨大的创造才能,因而从内心产生了一种
责任感。他终于意识到,如果他未曾投身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事
业,他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更直接地、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想
到这一点他感到不安。
    艾尔弗雷德这次和贝尔塔的谈话,以及亲自列席了和平会
议,鼓励着他去探索如何有效地避免战争的问题,避免那些仅
仅因为缺乏仲裁机构,无法解决争端而爆发的战争。值得注意
的是:他认为威胁和平的真正危险不是来自正常情况下建立起
来的立宪政府,而是来自那伙趁民众动荡的高潮,篡夺了政权
的人,在他看来,民主主义社会的危险依然存在于感情冲动的
民众身上。确保和平的方法只有两种:要么把最残酷的战争强
加于全体民众,要么合法的政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孤立非
法的政府。
    为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便公开讨论,他雇用了
一位前外交官,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向他汇
报。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问题是多么认真。这位外交官
名叫阿里斯塔奇·贝,曾经出任过土耳其驻华盛顿大使,后来
因失宠于土耳其苏丹而卸任。诺贝尔在给贝的一封信中,交代
了他的主要任务,并且谈了对伯尔尼和平大会的印象。
这个组织的成员中,很有才干、办事认真的人数迅猛增
加,他承认自己的确感到惊讶;但又说,他认为会议上通过的

提议简直荒唐可笑。他们侈谈裁军,强制仲裁或者成立欧洲
盟,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一切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不
过,他补充道:
    然而,一切公认的政权,对防止布朗热式的冒险家煽
动民众引起战争,都具有共同的愿望,无一例外。倘若可
以寻求一种方式,能减少布朗热式的人物,那么就有可能
得到大多数政府的衷心赞助……。我若能协助和平大会把
工作推向深入,哪怕是微小的一步,我将会感到莫大的幸
福。
    艾尔弗雷德在信中告诉阿里斯塔奇,他想在战争爆发之
前,能为双方谋求一个冷静的时期进行谈判。而这位外交官却
认为,这种设想和强制仲裁一样,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争执中
的一方也许认为自己国家行动比对方更快,因而不会同意延误
一分一秒,以免失去初战的优势。
    诺贝尔反复考虑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集
体安全防御才能防止战争爆发。他给比利时的一位和平主义者
写道:
    我逐步认识到,各圆政府签定一个协定,团结一致,
共同保卫任何一个遭到侵略的国家,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
的唯一途径。这样的一个条约可以逐步导致部分裁军,也
是唯一可能实现的裁军措施,因为总还要留一支武装部队
维持社会秩序。

这儿,诺贝尔又一次强调,狂热的民众和他们建立的政府
威胁着社会的安宁。集体安全保障首先应该有效地防御人类
渣滓组成的暴君政权所招致的危险。这里他预见到导致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不吉祥的预兆——群众狂热地拥护新型的*。
可是,他对合法政府所抱的希望过于乐观。他显然没有料到,
这些政府却在合法的权力争夺中瓜分世界。他的远见
预见确切,因为他想象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他乐观地向贝尔塔详细说明了集体安全防御和逐步裁军的
设想。在下面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关于保卫世界和平的信
念已经具体化了。
    应当承认世上数战争最可恶。因而,人们要接受边界
的现状,并发表一个宣言,任何侵略者都将遭到整个欧洲
联盟的打击。这与裁军不是一回事,裁军是否真正行得
通,我还不清楚。
    ……联合部队将对社会上各种不安定因素严加防范,
确保和平,紧张局势不久就会得到缓和。我们将看到,各
国的常备军力量逐年稳步削减,因为任何国家都没有其它
理由保存这支部队了,除非国内还存在着凶犯和受害者。
死神已经夺走了艾尔弗雷德最心爱的几个人的生命,现在
心绞痛又威胁着他自己的生命。一八九三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却使他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历史悠久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
予他名誉哲学博士的学位。他一向推崇那些一心专攻难题,毫
不考虑其商业价值的科学家。这项荣誉使他深受感动,他仔细

思索,为了真理而寻求真理是否仍然行得通。他给阿拉里克·
利德贝克写道:
    现在就死未免有点可惜,因为我正在考虑一些非常有
趣的问题。自从大学评议会授与我哲学博士学位以后,我
几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而且开始觉得实用
这个词只不过是个幻觉而已。
    圣雷莫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在诺贝尔的指导下,欣欣向荣。
他们用*配制成各种化学溶液,似乎可以产生出一些新
的产品。诺贝尔以实用为指南,但现在是以和平事业为目
的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种种试验:把硝化纤维素溶解在不易挥
发的溶剂里,从而替代天然橡胶和皮革;试验各种各样的含有
硝化纤维素的染料。研制人造丝的课题同样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买下了用硝化纤维素作原料生产人造丝的机器设计图样。此
外,他还帮助第一辆自行车的发明家,设计了调档装置,并且
计划把研究范围延伸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他用硝化纤维素生产出无烟*,这项成就尽管赢得了科
学界的钦佩,却掩盖了他其它的成就,给他带来的苦恼大于酬
报。这项发明仅仅用于军界,并且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毁了
保尔·巴布。要不是诺贝尔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地奋力抢救,
巨大的工业网同样会遭到彻底的毁灭,而这个工业网和他遍及
全世界的企业都有联系。诺贝尔挽救了拉丁系托拉斯及其母公
司法国*公司以后,便把企业交给了英国人管理,主要是为
了避免再次卷入剧烈变动的法国政局。但是在英国,无烟*
的生产情况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八八八年,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
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新发明,要求委员会把调查结果和对技术革
新的建议提交陆军部。在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中,有两个人是诺
贝尔非常熟悉的:一个是物理学家詹姆斯·迪尤尔教授,另一
个是弗雷德里克·艾贝尔爵士。艾贝尔以前曾经反对过生产硝
化甘油*,但后来艾尔弗雷德和他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们
对无烟*进行了调查,并且以官方的身分索取资料。在一年
时间里,诺贝尔一直和他们保持接触,并把改进初期的无烟火
药的实验结果告诉他们,因为有人反对把樟脑用作*的成
分,所以他改用别的材料以弥补原产品的缺陷。他们之间的交
往标志着友好的合作和相互的尊重。诺贝尔毫不掩饰实验的方
向和结果,也不隐瞒*生产的情况。*中使用的那种
的硝化纤维素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委员会的那两位成员
对此表示关注,提出采用不可溶的强硝化火棉比较好,诺
贝尔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用硝化火棉做了试验。
诺贝尔根本没有料到,皇家调查委员会的两个专家竟是以
双重身分进行调查的:一方面作为政府机构的官员,另一方面
作为发明创造的竞争对手,为自己谋私利。他们知道,诺贝尔
在专利申请中,明确提到用可溶的硝化纤维素作为*的成
分,因而在诺贝尔的试验证实了他们的建议是正确的之后,他
们竟然背着诺贝尔,以他们自己的名义申请了一项以不溶的化
合物为基本成分的专利。自然他们把自己的方案推荐给政府。
然后,他们把专利权转让给英国政府,这种*不久就投入了
生产。艾贝尔和迪尤尔还保留了在国外生产这项产品的专利,
进一步从中牟利。他们把这种*取名为无烟线状*。
直到英国的国营工厂开始生产无烟线状*时,诺贝尔和

他的同事们才知道上当受骗了,他们认为,这种做法犯了请
贝尔对无烟*的专利权,并提出了*,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
争辩和判,政府代表提出了几个要协的方案,但是,诸贝尔对
调查委员会那两个成员的做法极为气债,他们为了谋取私利造
用职权,骗取了他的绝密资料。因此,诺贝尔拒绝接受任何要
协的建议。他对自己在科学事业上所作的贡献以及发明创造出
的成果一向非常固执,从不让步。
    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协议,英国诺贝尔工厂提出了对政府的
诉讼。这件案子拖了很长时间,关键在于以下两点;一是法庭倾
向于考虑艾贝尔和迪尤尔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这项专利权的
二是诺贝尔提出的论点大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可溶
的硝化纤维素也是可以溶解的。
    可是法庭却把审理的范围局限在一个问题上;诺贝尔已经
得到批准的专利权,是否受到无烟线状*的侵犯;而结论是
未受侵犯。他们指出,诺贝尔在专利申请中明确提出的是可溶
的硝化纤维素。他虽然从不把生产程序列入专利申请,但发现
火棉可以溶解却是以后的事。
    法官们并不否认,诺贝尔有理由对此事感到义愤,可是他
们不能撇开法律依据来审议这个案子,而无烟线状*的专利
根据法律是无懈可击的。法官私下赞扬诺贝尔是一个正直的人,
从来不要花招,但又责备他过分固执,不该拒绝接受善意的妥
协。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纠正错案,艾尔弗雷德决不会向他认为
非正义、不公道的事物屈服。他对判决提出了申诉,提请上议
院复审。这场官司在报纸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实业家和科学
家也议论纷纷。但是,上议院驳回了上诉。

法庭成员之一——高等法院法官凯,同意最后的裁决,但
在表态之前,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艾贝尔和迪尤尔是一
种道义上的谴责:
   在巨人肩上的矮子,自然要比巨人看得远。人们不
禁要向有过重大发明的诺贝尔先生表示同情。他取得了一
项实用价值极高的新成果。而当其他的人也取得了实际上
是完全相同的成果时,就应该仔细地检查他们的研究方式,
看他们是否侵犯了专利权。
    这场官司打输了,诺贝尔还要负责支付诉讼费,这笔费用
高达二万英镑之多。鉴于这是一场所谓友好的诉讼,这笔
开支就决不是什么鸡毛蒜皮了。由于社会上议论纷纷,认为这
场官司不公道,所以英国政府作了不少努力,尽量减轻不利的
判决所造成的影响。政府向诺贝尔工厂订购了无烟线状*,
公司根据*的产量付给诺贝尔专利税,不过税率只有生产混
合无烟*的一半。
    诺贝尔最感到伤心的并不是经济上的损失,而是英国的高
级法庭对道德败坏的行为非但麻木不仁,而且实际上给予了鼓
励。这个最高法庭素以不受政府和*的影响而备受称赞,通
过这起案子诺贝尔对它的*性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在政府恰
恰是诉讼当事人的一方的情况下。
    他一向信任那些被认为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他们不存丝毫
戒心,在这一点上这个案子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训。保
·巴布毕竟是个做生意的人。但是,象艾贝尔教授这样一个
受人尊敬的学者,又是他的朋友,不但辜负了诺贝尔的信任,

而且辱没了他自己的政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段惨痛的经
历又使诺贝尔陷入了忧虑消沉之中。他头痛得很厉害。他常常
驱车出去,到圣雷莫实验室附近的乡村,在那里消磨漫长的夜
晚,在海边聆听着富有节奏感的涛声。他在一封信中诉苦道:
你提到许多朋友,他们又在哪儿呢?他们已经深深地
陷入了虚无幻觉的沼泽中,或者掉入了捞钱的泥潭。我可
以肯定,只有在狗群中、在寄生虫堆里才能找到那许多朋
友,我们用他人的血肉喂狗,用自己的血肉喂虫。感恩的
肚皮和感恩的心肠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兄弟。
   艾尔弗雷德已有许多年没有动笔作诗了,现在一时的灵感
使他重新沉浸在诗意之中。他把遇到的问题化做一个虚构的背
景,从中他可以扮演任何角色,采取任何态度,甚至可以担任
一位平反冤案的首席法官,或者一个对真理和正义感兴趣的旁
观者,要么就在一段人间喜剧中扮个角色。他着手写一出关于
无烟*之案的滑稽剧,其中一些对话有力地嘲讽了法官和他
所谓的仆从、追随者。他虽然没有写完这出取名为《专利杆
菌》的滑稽剧,但写作使他从沮丧消沉中解脱了出来。他觉得
自己还有力量为过去的冤屈申辩,因而深感欣慰。他仍旧有点
厌倦生活,可苦闷的心理已经消失。
    艾尔弗雷德思索了一番,.发现与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当
中,忠厚老实的大多是瑞典人。因此,他挑选了一批年轻的瑞
典化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他的实验室里工作。正由于他
选择了这批年轻的工作人员,因而引起了说他搞同性恋爱的
言。

他在一八九三年就开始考虑在祖国定居,现在迁居的机会
终于来到了。听说瑞典韦姆兰省的博福尔斯钢铁厂准备出售,他
便参加了谈判,准备买进博福尔斯-古尔斯潘公司的大多数股
份,并几次去公司视察那个设备陈旧的铸工场,以及邻近的
事住宅。
    在一次视察期间,他瞻仰了另一位瑞典发明家的墓。此人
发明了螺旋桨推进器和莫尼特号低舷铁甲舰,他的名字约
·艾利逊已载入了美国的史册。诺贝尔第一次去美国时,在
纽约见到过他,那时诺贝尔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一八九O
年,美国政府派一艘军舰把艾利逊的骨灰送回他的祖国瑞典,
安葬在韦姆兰省的菲利普斯达德,那儿距离博福尔斯不远。
现在,艾尔弗雷德最关心的依然是建造一座大型的、设备
齐全的实验室。其次,他想改建一下董事住宅,以便休面地接
待来客。为了健康的缘故,他打算以后仍在圣雷莫过冬,并保
留了那儿的实验室和少量的工作人员,从事初级试验工作,面
博福尔斯的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和更加复杂的研究工作。
博福尔斯工程于一八九五年竣工,设有四个实验室、两个车
间、一幢专门用来生产*的建筑、一座电解试验房、一个大
型的蓄电池和一个水煤气厂。工作人员包括几位著名的科学
家,还有一批年轻能干、雄心勃勃的研究生做助手。诺贝尔在
那儿根据自己的一些奇妙的设想进行试验,其中有一些在后来
成为现实。
    他的大部分设想仍旧围绕着*装备。博福尔斯工厂过去
是个*炮铸造场,现在将用来生产*、炮弹引信、火箭推进
*。这儿仅提到几项艾尔弗雷德的设计项目。不过,其中有
一项设计在当时听起来肯定十分离奇。诺贝尔把它称作是一种

通过摄影技术,改进地面测绘的方法。在气球、火箭或其它飞
行器上装置一架照相机,照相机上附有一只降落伞,以及一个
把照相机与运载工具分离开来的装置。通过另外一个机械装
置,底片在一定的高度自动曝光撮影。然后,根据需要的尺寸
放大底片,就能得到地形照片。
   艾尔弗雷德忙于研究的另一个设计项目,涉及他发明的无
烟*。这种*的弱点是:外层*比内层燃烧得慢。他想
把一种燃烧较快的*塞进或卷入两层薄薄的、燃烧较慢的火
药之间,以消除这一缺陷。他把这项发明称作先进的*
后来,这种*经过美国*专家马克沁和舒普豪斯的改革,
传入美国的*工厂。
    就象在巴黎搬进马拉高夫大街的公馆时一样,他把室内的
装饰、布置工作交给了别人去做,并决心以后不再搬家了。他开
着玩笑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他的侄儿海尔马问他,是否希望在
餐厅的隔壁留一间房子作吸烟室。艾尔弗雷德回答说,他的客
人只抽好烟,所以实际上没有必要把他们赶开。有人问是不是
要让太太们分开住,他说他是个单身汉,不允许一个房间住一
个太太,要么住几个,要么一个也不住。
    在这段时期里,他的健康状况比以往更差,但安宁的感觉
似乎压倒了苦闷和厌世的心理。他一直奔波于圣雷莫和博福尔
斯之间,偶尔也顺便去巴黎找医生看病,给他们出些难题,开
开他们的玩笑。他的脾气不象过去那么暴躁,也比较随和了;
甚至连他的人生观也有所改变。
    重回故土焕发了他的活力。现在,他在瑞典有一所住宅,
在那儿指挥博福尔斯古老的钢铁厂的改造工程。博福尔斯实验
室里,年轻有为的瑞典科学家们根据他的设计忙于实验工作。

他喜欢在博福尔斯和圣雷莫之间穿梭来往,喜爱两地截然不同
的气候和风土人情。他终于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生活在默默
无言的朋友”——树木和草地环抱之中。除此之外,他偶尔去
巴黎或伦敦作短期的逗留。他似乎不再感到孤独、消沉,甚至
不断恶化的心脏病也不再使他觉得灰心失望。事实上,他开始
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淡漠了。从他的书信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一
点。他在一八九六年二月写道:
两个傻乎乎的专家诊断我患了风湿性痛风病,而其他
专家却诊断为痛风性风湿病。这些晦涩的行话,根本解释
不了我心跳响如马蹄的病况,而我的身体远远不如马那么
健壮。
    可是,两个月以后,他从巴黎发出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也许知道,我来这儿是为了请一位心脏病专家治
病。他和我的医生都认为,我患了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
症,不能再继续象以往那样长期地苦干。这并不是说我得整
天闲着不干事,只是要尽量避免紧张疲劳的旅行……他们
竟在处方上开了*让我内服,看来这是命运对我的
嘲弄!他们只是把那个玩艺儿换了个名称,管它叫趋宁克
,以免吓坏了药剂师和病人。
然而,他心里十分清楚,他活在世上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
了。

 

第十二章


艾尔弗雷德虽然病魔缠身,不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日常工作上,

但他并未改变生活方式,依然不断地到处奔波。尽管他力不从心,

难以在他的所有企业中发挥作用,但他依然常去博
福尔斯,视察工厂、实验室的重建工程。他常常以看病为借口,

在巴黎逗留,然后才回到圣雷莫养病。他再一次卧床不起,象年轻

时代一样,整天冥思苦想,无休止地探索世界的意
义,探索人生和他自身的意义,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是否
符合他自订的道德标准。三十年来,他在科学研究、业务经营
和他的实业王国的经济管理方面不息地奋斗。而现在他又回到
了诗的领域,再次吟雪莱、拜伦的诗篇,努力用诗来表达自
己的心迹。
    回顾过去,他本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向自己、向全世界
表明:他承担的是什么职责,又是如何为之而奋斗的。可是,
时间白白地流逝,他只剩下几年功夫来弥补浪费的时间,现在
已来不及从容考虑如何实现他的道德标准的问题,只能考虑怎
样才能死得安心了。从根本上说,他的一生都白白浪费了,因
为他没有能够向人们表明自己真正的性格,表明他一生奋斗的
真正动机,表明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这些挫折使一

颗受伤、隐痛的心灵周围滋长了一圈保护层。不久他要离开人
世了,他只有抓住这个机会,向世界表明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人。他的许多设想,也许能够通过实际运用遗留下来,但在实
际运用中,原来的动机将被人们遗忘或歪曲。他积聚的大量财
产也将遗留于世,这笔资金只有用于促进新的发明创造,然后再
产生出实际效益,才能对世界有所裨益。早在青年时代,他就
发誓要为人类造福。如果他把遗产用来促进人类福利
业,人们就会充分了解这位*发明家。将来他的名字是和炸
药联系在一起,还是和崇高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全都取决于他
的遗嘱。正由于心目中有这项事业,他一生才没有被种种折磨
所压倒。
   诺贝尔在一八*曾经打算立遗嘱,要是那时真的立
了,也准会被他撕毁的。他在一八九三年立的遗嘱中,把部分
财产用来奖励科学领域的先驱,并且为成绩卓著的和平战士设
立了奖金。他把颁发奖金的时间限制在三十年内。这种限制说
明了他对未来的洞察力:
    ……因为人类若不能在三十年内改造现存的制度,
定就会倒退到野蛮时代。
    一八九五年,他决定把全部财产遗赠给为人类谋福利的事
业,在诗中他称之为慈善事业。这笔财产的利息用于奖励
人类的伟大成就,这种成就是英雄气概和求知精神的结合。诺
贝尔认为,探索知识的英雄征服了无知的领域,但他还须有高
尚的道德情操,在实际运用他的发明中不谋取私利,只有在这
种情况下,他才无愧于这份奖金。设置奖金的目的之一,就是

防止科学工作者为经济所迫,放弃基础理论的研究,但求谋
生。最为重要的是:所谓伟大成就,不是根据奖金获得者研究
成果的实用价值来衡量,而是依据他们研究工作的动机是否为
了获得更多的有关人类状况的知识。
    但是,诺贝尔的反省缺乏适当的推导。他觉得无法制定一
个详细的方案,把他一生的真实含意和价值告诉子孙后代。后
来,他从一位非凡人物的极其大胆的计划中得到了启发,得出
了处置他的遗产的最好方法。
    一八九五年二月,斯德哥尔摩专利局某部门主任——一位
著名的发明家——在瑞典科学院作了一次报告,提出了一个乘
飞船到北极探险的计划。过去有许多探险者葬身于冰天雪地之
中,没有一个人达到他们的目标——提供有关北极圈内的科学
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
   这个发明家叫萨洛蒙·奥古斯特·安德烈,是一位能力非
凡的人。他既是工程师,又是冒险家,而且还是一个精干的组
织者。他在青年时代就已越过大西洋,游逛过美国费城的大
街,学习了当时有关航空学的全部理论。他制造过一些气球,
在上面装配了牵引绳、导向绳和风帆,使之成为可操纵的飞
船。他的飞行试验在美国和欧洲都引起了轰动。科学院的成员
倾听了他的计划,但对这项计划是否切实可行仍有怀疑。报界
以嘲讽的口吻评论这项计划。不过,安德烈的计划的确引起了
一个人的兴趣,那就是诺贝尔。他的热情意味着大规模的行
动。他是在专利局结识安德烈的,他们在那儿讨论了各种各样
的科学问题,尽管在每个问题上他们几乎都持不同看法,可他
们之间仍然保持着友好的感情。诺贝尔信任这位杰出的瑞典
人,听过讲座后更加敬重他。安德烈周密地考虑了考察中会碰

到的每一个困难——地理、技术体力和气象方面的困难
挑选了三个优秀的学者和技师作为同伴。他需要十二万瑞典充
朗来装备和发射飞船,配置考察设备。诺贝尔完全可以开一张
支票,提供全部经费,但他觉得如果公众能参加捐款,就会
深这次考察的意义,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因此,他献了二
万克朗,同时建议安德烈向社会呼呼捐助。可是,新闻对北
仍然态度冷漠。于是,诺贝尔表示愿意承担一半的费用,并
安德烈启奏国王奥斯卡带头捐助。他担保,如果国王答应资
一笔,剩余的金额立刻就会有人来捐献。结果国王同意了,
贝尔的建议果然奏效。
    事后,艾尔弗雷德和安德烈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解
决关于考察的无数问题。对这次考察北极的目标谁也不了解,
乘飞船到北极的方式也从未经过试验。可这两个人都喜欢解决
难题,未知的因素激发了他们的热情,而他们各自又是不同领
域的探险家。
    诺贝尔周围的人看着这位年老有病的人满腔热情地帮助安
德烈的事业,都惊诧不已。在他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严肃认
真、实事求是的实业家,现在竟热心于一项荒谬的设想,这使
一些过分认真的人感到迷惑不解。然而,这项前所未有的冒险
计划却为诺贝尔制定遗嘱起了催化作用,为他处置遗产指明了
方向。诺贝尔处理财产的态度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那时
因病卧床不起的小诺贝尔服从命运的安排,把施舍看成他奉
上帝的唯一一炷香,不过,他花费了一生的时间,才找到
了造福于人类的最佳途径。起初,他漫无目的地接济了一部分
人,后来才发现得到资助的仅是那些最为霸道的人,大多数是
最为狡的人。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只有通过一定的组织形

式,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值得帮助的人。可是,他的资产都已投
到他的许多企业中,因此只有等到他退出实业界,才能处置财
产。同时,诺贝尔相信他以全部精力发展了科学技术正是为了
造福于人类。他发明的*,可以摧毁隔离千百万人民的道道
屏障。由于交通不便,*、中国与世隔绝,连年的灾荒夺去
了千百万人民的生命。相形之下,邻国的人民却过着幸福美满
的生活。地理上的隔离状态一旦打破,由于无知而造成的孤立
局面必定会消失。教育和福利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
而社会*和战争终将消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诺贝尔才认
为发明和生产高爆*无害于慈善事业。*无疑是用于制造
威力越来越大的武器,但是他坚信武器的杀伤力越大,各国政
府和人民就越不敢在战争中动用这些武器。这也正是他和他那
时代唯理论者的观点。因此,诺贝尔打算拨出一部分资金,把
从中所得的利润用于鼓励基础科学的研究。他确信,这种方式
是效益最高的施舍。因为,科学发明一旦运用于实际,便可以
产生效益,为全人类谋福利。
   
指导诺贝尔的社会哲学的,是一种复杂的道德准则。依他看
来,普通百姓只要不累及他人,就完全尽到了他的道德义务


个人签名

李增华

水土职业中学

IP 属地:中国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